合肥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!

加为收藏 | 设为首页

  您当前所在位置: 首页 > 新闻动态 > 行业资讯

探索“林长制”全国领先,合肥勇当生态护绿“急先锋”

来源: 合肥在线 作者: 时间: 2018-04-03    浏览量: 3623    [ 关 闭 ]

    合肥在线讯(记者  江琪)  又是一年芳草绿,今年春光更迷人。自2017年6月4日,省委常委、市委书记宋国权作为合肥市级总林长,向有关合肥市级林长和责任林长授牌,全市重点生态区域推行林长制就此拉开序幕。近10个月以来,林长制作为一项重大制度创新,为实现森林资源严格保护和持续发展、建设绿色江淮美好家园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。


    创新林长制分配“责任田”

   据了解,安徽省率先在全国探索推行林长制,合肥林长制体系又率先在全省初步建立,实现市、县、乡、村四级林长制工作全覆盖,让林业发展有了扎实的制度“靠山”。截至目前,全市设立各级林长3386个,其中市级17个、县级225个、乡级1050个、村级2111个。2018年全面推开,年内将建成五级林长制体系。

    在推行“林长制”过程中,合肥突出“建、管、防”并举,确保一山一坡、一园一林都有专员专管、责任到人,努力当好“造林人”“看林人”,保护好“城市之肺”,在全国园林城市、国家森林城市建设中争当标兵。

    绿水青山,就是金山银山。林长制的建立,给各级领导都戴上了林长的"帽子",成了森林资源保护的责任人和保护神,对促进生态环境改善,确保增绿增效发挥了作用。截止3月22日,我市PM10、PM2.5浓度分别为80、68微克/立方米,同比分别下降12%、16%;全年完成植树造林3.45万亩、城市绿化1534万平方米,新建森林示范长廊65公里、完成森林抚育20万亩;完成精品特色园林项目108个、面积达560万平方米,新建花境430处、面积10万多平方米。

    推进林长制增绿又提质

    结合建设绿色发展美丽巢湖,合肥认真落实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,在国家及省级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、江淮分水岭、大型水源地周边、生态廊道、城市大型绿地等重点生态区域,按照新建、建设保护、完善提升、森林抚育四项内容,谋划确定市县两级重点项目209个、三年投资超过百亿元。其中,市级重点生态区域六大类23个项目,面积达106.3万亩,占全市林地总量的37%。仅去年一年,合肥便完成投资26.8亿元。按照跨年度滚动实施,今年又将总投资24亿元的庐阳三十岗等十大城市公园项目列入项目库。

    2017年,林长制启动后,市级总林长和17位市级林长率先垂范,调研调度重点项目达40多次,尤其是合肥植物园扩建、大蜀山国家森林公园西扩提升等重点项目。“经市级林长调度协调之后,解决了困扰10多年的征地拆迁等问题,两个项目将于今年5月正式开工建设。”市林园局造林处相关负责人说。

    规范林长制呵护绿水青山

    记者从合肥市滨湖湿地公园获悉,该园在主入口醒目的位置摆放了林长制公示牌,上面清楚地标明了林长副林长名单、林长职责、责任单位,以及监督电话,接受全社会监督。据市林园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,通过向社会公告林长名单的方式,目前在重点区域显著位置共设置公示牌781个,并聘请社会监督员对生态建设和保护进行监督和评价,“林长制公示只是合肥突出制度化保障的举措之一,为有序推进林长制,合肥拟定了一整套制度,并逐步由‘探索创新’向‘科学规范’转变。”市级林长会议、项目调度、督察制度、资金投入保障制度……把制度建设作为推进林长制的重要保障,勇于探索创新,不断提升林长制工作科学化、规范化水平。

    林长制的建立,使建设绿色江淮发展驶上快车道。统计数据显示,2017年,全年完成植树造林3.45万亩、城市绿化1534万平方米,新建森林示范长廊65公里、完成森林抚育20万亩,全市没有发生一起森林火灾。与此同时,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也实现了有机统一,全年林下经济经营面积达12.6万亩、收入约1.3亿元。林长制的建立,不仅解决了植与管、造与养的问题,让大地增绿,改善了生态环境;而且,使林业经济增效,又打开了一扇惠及百姓、脱贫致富的大门。



通知公告 | 协会动态 | 行业资讯 | 政策法规 | 业务指导 | 关于我们 | 产品展示 | 友情链接 | 下载专区

Copyright 2021 主办单位:合肥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
电话:13187589555 传真:13187589555 邮编:230011
地址:合肥市瑶海区恒丰大厦27层 技术支持:一浪网络

皖公网安备 34010202601160号

网站备案/许可证号:皖ICP备16023993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