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2020年底基本建成10万亩环巢湖生态林带
来源:合肥在线-合肥晚报 作者: 时间: 2018-11-02 浏览量: 3512 [ 关 闭 ]
未来两年,巢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将得到有效防治
11月1日,记者从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发布会上获悉,日前出台的《巢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实施方案》明确,到2020年,巢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将得到有效防治。到当年年底,合肥市将力争建成巢湖半岛、肥西三河等环巢湖十大湿地公园、33个入湖河口湿地、10万亩环湖生态林带。
关键词:生态屏障
建设10万亩环湖生态林带
据介绍,近年来,合肥市在化肥农药减量、畜禽污染防治、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等方面取得初步成效。2017年化肥、农药使用量较上年分别下降7.48%、6.12%;全市禁养区内927家规模畜禽养殖场(小区、专业户)已全部完成关闭或搬迁;2017年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0%,实现农作物秸秆还田利用600万亩。
下一步,合肥将通过源头减量、过程控制、末端净化、生态循环等多措并举,到2020年,巢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防治,实现“一减三基本”,即: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使用减量、畜禽水产养殖污染基本治理、农业废弃物基本资源化利用、环湖农业生态缓冲带基本建成。
到2020年底,合肥市将力争建成巢湖半岛、肥西三河等环巢湖十大湿地公园、33个入湖河口湿地、10万亩生态林带。
此外,合肥将大力推进农作物秸秆产业化利用,稳步推进农作物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,实现秸秆转化增值。 到2020年底,巢湖流域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2%以上。
关键词:循环种养
虾稻综合种养面积100万亩以上
合肥将大力发展生态农业、循环农业,积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,加快农业标准化建设。到2020年底,巢湖流域一、二级保护区农业“三品”产量占比达70%以上。到2021年,合肥将实现全市虾稻综合种养面积100万亩以上,一产产值(龙虾、稻米)100亿元以上,一二三产总产值500亿元以上,努力把虾稻产业打造成富民强农美居的第一特色产业、转型升级的第一示范产业和接二连三的第一综合产业。
到2020年底,巢湖流域水产健康养殖比例将达95%以上,虾稻综合种养面积达50万亩以上。此外,今年市财政安排渔稻综合示范基地建设资金1000万元,择优支持一批集中连片、净面积在200亩以上且达到一定标准条件的渔稻种、养、加、销综合示范基地。长丰县、庐江县等县区相继出台了扶持政策,全市各级财政累计投入虾稻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超过3000万元,为虾稻产业蓬勃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。
此外,合肥将实施农药统一配送和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。采取“农药集中配送单位折价回收,有资质的环保单位规范化处理”等方式,建立完善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处理体系。到2020年底,力争实现巢湖流域乡镇一级农药集中配送覆盖率达100%。
Copyright 2021 主办单位:合肥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
电话:13187589555 传真:13187589555 邮编:230011
地址:合肥市瑶海区恒丰大厦27层 技术支持:一浪网络
![]()
皖公网安备 34010202601160号
网站备案/许可证号:皖ICP备16023993号-1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