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重新擦亮供销社的老招牌
来源: 作者: 时间: 2020-10-09 浏览量: 3542 [ 关 闭 ]
供销社,是一个历史的见证者,一个时代的代名词。改革开放以来,随着国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和发展,和计划经济配套的它,亦随之逐渐淡出了老百姓的视线。只有在偶尔翻阅老照片时,才能引起人们对它的回忆。
然而,领导并未忘却供销合作社的存在,这个古老而又年轻的经济组织,再次向老百姓走来.....
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社第七次代表大会于9月下旬开幕之际,高层做出“重要指示”: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、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,继续办好供销合作社。
李克强总理也做了批示,副总理胡春华出席了会议并讲话,高层如是重视,或许是中国将加速推进供销社发展的一个信号。供销社再次被强力推出,意味深长。
新华网援引了高层在201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:我国千家万户的小规模农业生产,光靠看是看不住的,要把农民组织起来,通过供销合作社、农民专业合作社、龙头企业等新的经营组织形式和农业社会化服务,再加上政策引导,把一家一户的生产纳入标准化轨道。
这次讲话也将逐渐远离记忆的供销社,又拉回了民众的视野。供销社这块有点土的老招牌,又被重新擦亮了!
2018年,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全系统实现销售总额5.9万亿元,实现利润468亿元。一年销售额顶两个中石化!
昔日红火的农村供销社,是一代人的记忆
在计划经济年代,物质匮乏,但供销社遍布全国各地的城市乡村,完全垄断了几亿中国农民的生活用品和生产资料。
家里小到油盐糖醋,针头线脑、煤油、手套,大到做衣的蓝布和生产用具,都得去供销社才能买到。
那时候一个村或者几个村才有一个供销社。供销社往往是城乡最热闹的地方,也是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们印象最深的地方。
那时候的供销社是政府经营,属于国营单位,在供销社里上班是相当有面子的,是很吃香的职业。。
上世纪六七十年代,没有卖成衣的,都是到供销社买布自己做。布票按人头供应,没有布票光有钱也不行。
供销社里的东西,不光布是凭票供应的,其他东西也是,需要拿着油票、肉票、糖票等去买,而且不是你想买多少就能买多少的。
有时候即便是手里掐着钱,也不见得你就能买得到,在北京上海广州这类的大城市也一样。那时候,东西是很稀罕的,供销社里的各种商品好像从来也没愁过卖不出去。
供销社里都挂着“发展经济、保障供给”等各种各样的标语。
当时供销社用的“公平称”,铜星、钢杆、铁秤坨。当时很多东西都是散着按斤论两卖,包装好的很少。
供销社里往往有高高的玻璃柜台,把营业员和顾客隔开。小孩子打酱油、买糖果,要把脚高高地翘起来递给柜台里的营业员。
1978年施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,我国逐渐取消了商品统购统销的政策,计划和票证逐渐退出经济领域,供销社的经营规模和经济效益开始逐渐下降,影响力开始缩小。
而供销社真正的衰败开始于90年代中后期,主要是因为国务院两个文件的颁布,剥夺了它的农资专营权。
1998年,国务院颁发了《关于深化化肥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》(国发〔1998〕39号),取消了国产化肥指令性生产计划和统配收购计划,由化肥生产和经营企业自主进行购销交易。
1999年,国务院颁发了《关于深化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决定》(国发〔1998〕42号),规定棉花的收购价格、销售价格,主要由市场形成,国家不再作统一规定。
至此,供销社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核心农资的专营权。
此后数年,供销社580万员工下岗和内退的接近一半,经营网点减少过半,亏损和负债逐年上升。
值得注意的是,国家放开的是化肥的指令性生产计划和统配收购计划,化肥生产和经营企业可以自主进行购销交易,但是在化肥流通领域,依然有行政管制,社会资本要进入有利可图的化肥流通领域,就必须和供销社合作,因此,2002年后,供销社系统通过直营加盟、资本联合等方式,在全国各地建立了众多农资配送中心和农资连锁经营店,这些流通网络对于供销社后来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。
供销社还稳步试点开展了农村合作金融服务,按照社员制、封闭性原则,在不对外吸储放贷、不支付固定回报的前提下,发展农村资金互助合作。
目前,供销社的收入来源主要是农资销售(化肥农药)、农副产品购销(流通)、消费品零售(连锁超市)、再生资源四大业务。
WORLD BOOK DAY
在历次的机构改革中,都有人主张撤销供销社系统,认为这样既可以摆脱官非官、商非商的尴尬状态,又可减少它与其他部门的职能交叉,还可以为其直属企业松绑减负,但这种意见显然没有被决策层采纳。
有人说,之所以供销社一直得以保留,用过去的说法,供销社有“备战备荒为人民”的作用。供销社是战略机构,代表国家资本,体现国家意志,凸显国家战略。它可以把控从生产源头到消费端,有能力整合全产业链和供应链,国家强调的在于货通天下、经世济民,对各类商品的合理分配。
重新擦亮供销社的老招牌,没毛病,但千万不要再回到统购统销那个并不光彩的时代。
Copyright 2021 主办单位:合肥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
电话:13187589555 传真:13187589555 邮编:230011
地址:合肥市瑶海区恒丰大厦27层 技术支持:一浪网络
![]()
皖公网安备 34010202601160号
网站备案/许可证号:皖ICP备16023993号-1
